邊塞詩人岑參與他的代表作
說起唐代邊塞詩,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完全是不可不提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這首詩的作者岑參,可是個地道的”邊塞通”——他715年生于湖北江陵,不僅當(dāng)過嘉州刺史,還在安西節(jié)度使手下做過判官,常年生活在塞外,對邊塞軍旅生活了如指掌。正是這些親身經(jīng)歷,讓他的邊塞詩寫得特別有味道!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就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其中一個。這首詩有什么特別之處呢?它把軍營送別的場景寫得氣勢磅礴,既有邊塞寒冷荒涼的現(xiàn)實寫照,又透著樂觀豪放的浪漫色彩。你能想象嗎?一首送別詩竟然能寫得如此雄奇瑰麗!
八月飛雪的邊塞奇觀
詩一開頭就給我們來了個”下馬威”:”北風(fēng)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飛雪”。八月飛雪?這在江南簡直是天方夜譚!但在邊塞,卻是誠實存在的奇觀。岑參用”忽如一夜春風(fēng)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”這樣神來之筆,把滿天飛雪比作梨花盛開,既寫出了雪的潔白秀麗,又暗含了對春天的向往。
接下來的六句詩,更是把軍營里的寒冷寫得入木三分。帳篷里的珠簾羅幕都被雪水浸濕了,穿著狐皮大衣、蓋著錦緞被子還覺得冷,將軍的手凍得拉不開弓,鐵甲冰冷刺骨卻還得穿著備戰(zhàn)。這樣的描寫,是不是讓你也打了個寒顫?
風(fēng)雪中的送別宴
在這樣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,武判官卻要啟程回京了。想想看,他們要穿越”瀚海闌干百丈冰”的茫茫雪原,面對”愁云慘淡萬里凝”的惡劣天氣,這場送別宴就顯得格外珍貴。中軍帳里擺下酒席,胡琴、琵琶、羌笛齊鳴,既是為歸客餞行,也是想用音樂驅(qū)散他們心中的寒意。
最令人動容的是最終六句的送別場景。轅門外大雪紛飛,連軍旗都被凍得僵硬無法飄揚。詩人和同僚們站在輪臺東門,目送武判官一行人漸行漸遠(yuǎn),直到他們的身影消失在蜿蜒的山路盡頭,只留下雪地上的一串馬蹄印。這個畫面,是不是讓你想起了什么?
邊塞詩中的家國情懷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之因此能成為千古名篇,不僅由于它生動描繪了邊塞風(fēng)光,更由于它寄托了戍邊將士的復(fù)雜情感。詩中既有對惡劣環(huán)境的誠實記錄,也有對同僚的深情送別,更有保家衛(wèi)國的豪邁氣概。
正如山東詩人劉樹仁所評:”軍營駐扎雪海中,將士身軀化塞墻。”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唐代邊塞將士的誠實生活,也讓我們感受到他們”不教胡馬度陰山”的堅定信念。下次當(dāng)你讀到”忽如一夜春風(fēng)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”時,不妨多想一想:這秀麗的詩句背后,是幾許戍邊將士的堅守與付出??!